经济调查

天然气价格上演过山车 10天价格跌一半背后真相

来源: 中国经济网 | 发布日期:2018-01-08 | 阅读次数:

  2018年1月3日,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,液化天然气(LNG)全国标杆价格已经降至5818元/吨。

  这是一次罕有的涨跌过程。LNG价格从2017年11月中旬开始了一轮快速的攀升过程,到2017年12月22日LNG价格创下了年内最高值10064元/吨,其后LNG又开启了急速下滑的通道,10天之内价格下降幅度高达42.2%,几近腰斩。

  价格的背后是短期内供需格局的大逆转。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,此前一段时间引起高度紧张的“气荒”已经暂时告一段落,这其中,政府、企业同心协力保供应,与此同时,市场机制在其后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多方因素作用之下,这场保供应之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。

  但他们也担心,年后伴随工业企业的相继开工,以及煤改气的持续推进,天然气短缺的局面在短期内依然难以消除。

  来自国资委的消息显示,2017年12月中,中海油“南气北运”的第一车LNG已于近日运抵华北地区。按照计划,随着更多车辆办完承运等各项手续,未来一段时间,参与“南气北运”的槽车将超过100辆,“南气北运”的密集程度将达到每天17车。

  中海油的进口液化天然气在天津拥有LNG接收站,用于供应北方市场,在南方则拥有广东珠海金湾LNG接收站和粤东LNG接收站,用于供应南方市场。进入采暖季以来,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大幅增长,供需出现不平衡,保供任务艰巨。根据国资委的相关消息,在中海油天津LNG接收站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,中海油旗下气电集团贸易公司与区域内主要运输企业携手开展“南气北运”工作,将上述两座南方接收站的天然气资源调配到华北地区。

 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,目前中海油天津LNG项目已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,由原先的一周接卸一船增加至约3天接卸一船,每天为华北地区供气约2400万立方米,为平时的两倍。

  除此之外,天津市工信委发布消息称,天津滨达燃气管线近日正式投用通气,也被认为是“三桶油”(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)之间的供气管道第一次真正的互联互通,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华北地区的供气能力。

  2017年12月初,席卷中国北方的气荒甫一蔓延之时,“三桶油”曾被要求同心协力“保供应”,把“保供应”作为一次重要的“政治任务”来对待。

  来自国资委的消息显示,2017年12月17日,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天然气公司(简称阿姆河公司)调控中心显示,当日向中亚天然气管道供气达到3900万立方米,并连续6天超过3800万立方米,超计划供气500万立方米/日。3900万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地区冬季日用气量约三分之一。

  2018年1月3日,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,液化天然气全国标杆价格已经降至5818元/吨。

 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董秀成认为:“最紧张的时期过去了。”早在2017年12月上旬,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就飙到了10000元/吨以上。与此同时,南北方天然气的价格形成了巨大的价差,南气北上的套利窗口由此打开。

  在保供应的同时,北方地区的煤改气工程也被按下暂停键,部分燃煤锅炉及机组则被紧急启动。以北京为例,2017年12月7日,国家发改委要求北京市立即启动华能燃煤机组,减少北京市天然气用量,缓解华北地区天然气紧张形势。

  与此同时,为保民生用气,此前出台的有关限制工业企业用气的相关政策目前依然没有放松。董秀成表示,管道气的增加、南方气源的北上,工业用气限气措施、以及煤改气按下暂停键,共同扭转了此前供应极度紧张的局面,这其中,煤改气的暂停是最为关键的因素。不过,董秀成认为,目前来看,供需仍然处于偏紧的状态。

  有专家认为,工业企业在2017年末面临完成年度指标的任务,由此带来了天然气的阶段性刚需,进入新年后企业的运行节奏发生变化,这部分压力有所缓解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天然气供需格局带来了改变。

  1月3日,卓创资讯的最新数据显示,山西、江西、河南地区LNG送到价格介于5000-6000元/吨。吉林、辽宁等地区接货价格则高达7500-8600元/吨。董秀成认为,目前全国各地的液化天然价格差距较大,从整体看价格仍有下降的空间。

 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、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表示,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有继续下行的可能性。“现在管道气供应大幅改善,需求侧管理也已经到位,年前工业等非居民用气年初不会骤然增加,短期内价格有一定下行的空间。不过,价格回落还要看极端气候变化情况。出现极端天气时,用气还会有所增加。”